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74章 选择(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林志海只瞥了他一眼“我倒宁愿是误会。”

林成打量着他的脸色,低声道“乡试在八月初九,考官们八月初六就得进场,今日却已经八月初五了。”

现在都晚上了,这半天的时间,不知道够不够找到人,找到人之后,又能不能迅速找到真伪。

“本官现在去见程大人。”程大人便是此次的主考官。

林成张大嘴巴“大伯,这,这万一是假的怎么办到时候程大人会不会怪罪我们”

林志海却摇头道“空穴不来风,小心谨慎,总比亡羊补牢来的好。”

说完这话,便直接甩手出门了。

林志海自然也知道,如果此次的消息是假的,那么他将要面对京城来人的刁难,可他不能去赌那一个万一。

知府衙门发生了什么,赵云安无从得知。

八月初九这一日,乡试如约而来。

天还未亮的时候,常顺驾车,将少爷送到了个贡院门口。

此刻还需点着灯笼,乍一看,就像是贡院门口星星点点,众人也不敢高声说话,只能偶尔听见一两句私语。

赵云安朝马贵点了点头,后者便消失在人群之中。

常顺将考篮又整理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的东西拉下。

乡试与院试府试不同,要在里头待上整整九天,期间每一场间隔,也只能待在里头休息,不可出来。

所以要准备的东西也多,虽说永昌伯府有两个参加过乡试的少爷,还有一位参加过乡试的姑爷都写了单子过来。

但临进场,常顺还是忍不住紧张起来,清点了一遍又一遍。

赵云安原本还有些紧张,瞧见他的模样反倒是笑了“顺儿,你都看了百八十遍了,不能少了东西。”

“我,我再看一遍放心。”常顺说着,又低头检查了一遍。

说话的功夫,马贵转了一圈回来“少爷,没瞧见那三个人。”

“一个都没有”

马贵摇头。

赵云安微微松了口气,既然人没来,那肯定是林知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既然这样,他也能稍微放心一些。

天蒙蒙亮的时候,贡院大门传来一阵动静。

终于开始入场了。

常顺一下子紧绷了脸,低头又数了一遍,才将考篮递给赵云安。

“等爷进去就回家去,别在外等着。”

交代完,赵云安便提着考篮等待进场。

乡试考篮里的东西多,提着也是沉甸甸的,搜捡起来更为繁琐,进场的时间也拖得很长。

并不是所有的篮子都能用作考篮,官服对考生所用的考篮,是有细致的要求的。

就像是赵云安手提的这一个多层提梁篮子,上头是有盖的,分为上中下三层,形状四四方方,是用细篾编织而成,四个角都包着银片。

提梁上还有镶嵌上去的金花,上面贴着金箔,乍一看便知十分考究。

不过与普通的篮子最大的不同,还是考篮的四壁和上下底面,都不是实眼子,而必须透光,使得搜检的时候,负责搜检的人能一眼看清楚考篮里放着什么。

赵云安初初拿到的时候,还曾问过大哥“这篮子镶金嵌银的,会不会太奢侈了一些。”

赵云衢却说“先敬罗衣后敬人,考篮也是同理。”

到了贡院门口,赵云安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站在门口搜检的衙役,平时身份不一定比秀才们高,可此事却手握大权。

若是家境贫寒的,难免被一二挑剔,极为严格;若是富家子弟,便顺利许多。

到了赵云安这儿,搜检员只翻开盖子,略看了看便摆了摆手,让他进去。

赵云安再一次感叹权势的便利无处不在。

通过搜检进了考场,还需在空地上候场,等结保和认保结束,考生们证明了自己的身份,才能分发考号,正是进入自己的号房。

赵云安站在原地等候的时候,隐约看见队伍之中,竟还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其中有一个瞧着走路都颤颤巍巍,看得人心惊肉跳,生怕他下一刻就直接昏过去。

幸亏等认保结束,这老爷子也没真的倒下。

秀才和举人的身份天差地别,但凡是考中了秀才,少有舍得放弃。

赵云安排着队,进入了自己的号房。

贡院的条件只能用简陋来形容,乍一看就是一排排的窄小巷子,勉强能容纳两人并排行走。

通常一面是墙,另一面就是号房的入口。

一进去,赵云安的第一感觉就是小。

这还不如府试院试的时候,虽说只有一个顶棚,但胜在空间空旷。

低矮的号房,赵云安这样的个头,直起腰来都几乎要碰到顶,看着像是刚洒扫过一遍,但角落处还有积灰。

这里头除了两块板子,竟是什么都没有,赵云安看了看墙壁,才勉强找到两道高低不同的砖缝,那是用来架板子用的。

架上之后,一块能用来当书案,一块能用来当凳子,至于使用效果怎么样,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想也知道,三年两次,利用率这么低的地方,显然不可能多干净。

赵云安连忙打开考篮,里头杂七杂八放着不少东西,他没动其他的,先从底下翻出一块帕子来,那帕子是湿透的,正好用来擦拭号房。

仔仔细细擦拭了一遍,赵云安好歹上辈子也干过家务,擦了擦额头的汗,自己瞧着很是满意。

擦干净之后,赵云安才又从考篮里头往外拿钉子、号帷、号帘等,号帷号帘都是油布做的,钉上去之后整个号房就密不透风,简直能热晕了人。

赵云安想了想,先将号帷、号帘都卷了起来,打算万一下雨再放下来。

他也是到了乡试才知道,这乡试的考篮,就像是一个百宝箱,竟是连钉子、锤子都有,甚至还有一个小板凳。

折叠后小小的一只,展开之后却够他舒展着双腿坐,比考场的那块板子还要好用一些。

除了这些,便是最重要的笔墨纸砚,这些也都是有讲究,比如砚台,平时讲究一个厚重,此刻却越是轻薄便携越好。

赵云安零零散散的收拾好,便听见了开始考试的敲锣声。

乡试第一场,考得内容是论语、中庸、孟子各一文,另有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

赵云安提起笔,先在旁的白纸上打草稿,相比起五言八韵诗,他写四书题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

四书题要写到200字以上,经义题则要写到300字以上,加起来字数不少,可赵云安愣是一口气写了个大半。

等到夜深了,需要点着蜡烛挑灯奋战,赵云安就歇了下来。

这几日他习惯热度有了成效,虽说号房里头也热,却没能影响他的效率,唯一的不好是容易滴汗,现在用草稿倒也罢了,后头正式写万一滴落了汗水,也是会被扣分的。

号房里自然是没有洗澡的条件,赵云安只得又从底下拿出一块帕子,这原本也是打湿了的,现在却已经只剩下几分潮气。

聊胜于无的擦了擦汗,赵云安才开始吃自带的肉饼子。

贡院也能伙食,但出发之前,不管是赵云衢,还是赵云昇,都一遍遍嘱咐别图省事儿,宁肯麻烦些自己带吃的,也不好去吃贡院的东西。

白天的时候,赵云安很是好奇这句话的意思,愣是要了一顿饭。

好家伙,送过来的时候,那粥都看不清是黑的还是绿的。

这要是一口下去,八成是要终结自己的乡试生涯。

吃了一块肉饼子,赵云安又喝了几口水,吃了几颗蜜饯补充了一下维生素。

吃饱了,赵云安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号房虽小,但他怕自己一直坐着不动,后头就越发僵硬了。

等活动够了,见两块板子拼在一起就成了个简陋的床铺,赵云安试了试,不管是横着躺还是竖着躺都不够长。

有生以来第一次,赵云安怨念自己长得太快一些,这要是十三岁的时候,这么大的地方就足够躺下了,现在却不得不蜷缩着身体斜卧。

躺下去之后,折磨才刚刚开始。

隔壁打呼的,磨牙的,还有那漫天飞舞的蚊子苍蝇,赵云安将驱蚊虫的草药香囊挂起来,效果也十分堪忧。

唯一庆幸的是,今年秋天热,蚊子多,但也用不着带被子,晚上合衣躺下刚刚好。

就这么熬了一夜。

赵云安第二天早早的起来,趁着天气正凉快,他没顾上吃喝,只喝了两口水润润唇,就把蜡烛点上。

将昨日写好的卷子誊写在试卷上,等吹干了卷起来,用油布包好了放进考篮,赵云安才微微松了口气。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经大亮了。

赵云安摸了摸肚子,这才感觉到一点饿。

他看了看考篮,里头现在只剩下糖饼和白面饼子,因为这两样放的住,这么的天气,肉的菜的只能第一天吃,第二天就得馊了。

想到昨晚的那碗粥,赵云安是绝对不肯再去吃贡院的东西。

想了想,他从考篮中发出一个油纸方块,拉了拉墙壁上的铃铛。

号房对面的墙根脚下放着一个个风炉子,那是可以用来煮粥烧饭的,不过考生不能自己去,得由专门的号军帮忙。

得了示意,号军很快过来了。

“劳烦了。”

号军是个憨厚的男人,负责他们这一排的号房,手脚倒是麻利的很,不过他只负责将炉子点上,将考生给的米面扔进锅里头,加上水,至于味道怎么样就全靠机缘。

赵云安给的油纸包里,是家中婆子早早准备好的,一份米,里头还有火腿、蔬菜干,只要不故意煮的难吃,味道都过得去。

吃了顿热乎的,赵云安又开始一天的考试。

等到下午时分,赵云安却遇上了个大难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