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27章 袁谭降了,青州改旗易帜(九月最后一天(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辛评的话如同一柄尖刀一般直入袁谭的内心。

没了嗣子,又能如何?

倘若袁绍得了天下,袁谭就得一辈子向袁尚服软低头。

不是皇家时,就已经没亲情了。

若成了皇家,这亲情就更淡薄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投靠结义兄弟刘标。

最起码以刘标的器量,是容得下袁谭的。

袁术的儿子袁耀、女婿黄猗、女儿袁姬,如今都受刘标庇佑。

袁谭又过继给了袁基。

这要论起嫡庶长幼来,这汝南袁氏还得是袁谭来当家。

只是袁谭这心中迟迟又下不了决定。

“仲治,我若投了孟临,天下人岂不会认为我袁谭是个不孝之人?”袁谭寻了个理由。

其实这也称不上理由。

都过继成袁基的嗣子了,跟袁绍名义上也是没父子关系的。

辛评心知肚明。

袁谭这是在让辛评铺台阶。

台阶铺不好,自然就不能下台。

辛评正色道:“使君何出此言?”

“昔日,魏公宠溺后妻,偏爱袁尚,认为袁尚姿容最是相似,想以袁尚为嗣子。”

“又恐废长立幼,会坏了名声。”

“魏公遂以故太仆一脉无人继嗣为由,将使君你过继。”

“方今,魏公欲行僭越之事,此举是在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忠义之名。”

“使君身为故太仆一脉嗣子,又岂能让魏公坏了故太仆的名声?”

“身为嗣子,宁可舍弃一身富贵也要维护先父之名,此乃大孝!”

“天下人又岂会认为使君是个不孝之人?”

辛评是懂辩经的。

也是懂文字的博大精深的。

这话一出。

袁谭就不是势穷叛离袁绍,而是为了“孝义”归于正途。

大汉以孝治天下。

只要扯上孝字,这大义就有了。

曹操甚至都能打着替父报仇的名义擅自攻伐徐州。

同样。

袁谭亦可以打着“孝义”的旗号,弃暗投明,投奔中山靖王之后的楚公刘标。

袁谭眼前一亮。

辛评这话直接说到了袁谭的心坎上了。

对啊!

我身为嗣子,岂能不维护先父之名?

先父为了国家,死于董卓之手;我为了先父,理当匡扶汉室。

有了大义,袁谭内心的颓废也少了大半。

虽说在明眼人看来,袁谭假借“孝义”之名颇为无耻,但这世间本就没有绝对的“德行”。

谈的都是“利益”二字。

利益均沾了,才能变得和谐。

“仲治言之有理!”

“我身为太仆之后,岂能不识大义,助纣为虐?”

“你出城告诉吕布,我只降大汉,不降吕布。”

袁谭这是在玩文字游戏了。

如今大汉尚在,降的自然就是大汉。

辛评暗暗松了口气。

袁谭既然同意了,那这之后的事就好办了。

至于是降大汉还是降吕布,这不重要。

都只是个名义罢了。

不多时。

城门开启。

辛评策马而出,来见吕布,具言袁谭只降大汉一事。

吕布闻言大笑:“我乃是大汉的温侯,只要袁谭愿降,是降大汉还是降本侯,皆可!”

辛评得了承诺,又返回城中。

又一阵后。

袁谭引高唐城内众将校出城请降。

吕布大笑上前,扶起袁谭道:“孟临乃是本侯女婿,你是孟临的义兄,按辈分,你也是本侯的义侄。”

“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今日你肯助孟临,孟临也不用心哀与你刀兵相见了。”

袁谭面有愧色:“是我对不起孟临。”

“昔日官渡一战前,我曾与孟临对赌:若家父胜,孟临助我当嗣子;若家父败,我助孟临取天下。”

“如今因我贪恋魏公嗣子位,违背了昔日跟孟临的对赌,是我这个义兄先违背了义。”

“孟临却还念着跟我的结义之情,如今想来,我心中更是惭愧。”

“若温侯肯信我,我愿亲自去招降青州各郡县,一同归附楚国。”

吕布大笑:“本侯也正有此意!”

“你去招降青州各郡县,就不用跟沮授袁熙对上。”

“同室操戈,是本侯不愿看到的,也是孟临不愿看到的。”

庞统又自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袁谭:“这是孟临托我一定要转交给你的。”

袁谭愣了愣,随即接过书信一看。

只见信中内容,大抵都是关切之词。

最后更是许诺,若得了天下,袁谭世代为汝阳侯。

汝南袁氏,世居汝阳。

以袁谭世代为汝阳侯,这是在承诺不会在得了天下后就事后清算汝南袁氏,也是变相的让袁谭成为汝南袁氏的话事人。

汝阳侯都当不了话事人,谁还能当?

看到信中的关切之语和许诺,袁谭更是感动不已。

“孟临如此挂念我,我竟为了去争那不属于我的嗣子跟孟临反目。”

“实是羞愧!”

将信小心翼翼的收好藏在怀中,袁谭向庞统一拜:“士元跟孟临结义,我亦跟孟临结义。”

“士元便是我的义弟。”

“今后若有吩咐,尽管直言,我必全力相助。”

虽然袁谭跟刘标、庞统跟刘标,结义性质不太一样,但袁谭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庞统也不能来一句“各论各的”。

庞统遂也拜道:“显思兄言重了。”

“如温侯所言,同室操戈不是孟临愿意看到的;显思兄可引本部兵马返回北海,举旗响应孟临。”

“河北其余事,就不用显思兄费心了,这也是为了显思兄的名声着想。”

袁谭再叹。

这要是换成旁人,或许就得让袁谭引兵去打袁熙了。

孟临对我,是真够义气。

是我负了孟临。

袁谭离开了。

带着辛评以及吕布营中的俘虏一并离开的。

这些俘虏若是留着。

吕布还得派人看押,还得消耗粮食,还得提防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交给袁谭,倒也省事。

同时。

吕布又派快马将战报星夜兼程的送往彭城。

这次对袁绍作战,吕布只是刘标的“大将”,一切军政诸事都是由刘标来主掌的。

以吕布的身份,其实也不用如此频繁的向刘标送战报。

庞统则是私下规劝:

刘标如今身为楚公,不能经常上前线。

这军中将士对刘标就会缺少敬畏,只知有统兵的大将不知有刘标。

若遇上居心不良的,就容易变得尾大不掉。

因此。

吕布得以身作则,向军中将士树立一个榜样。

要让这些将士深刻的记住:不论统兵的大将是谁,军中将士必须将刘标视为最高统帅。

吕布自个儿就是杀丁原杀董卓的狠人,对军中这种情况也是非常了解的。

涉及到了自身利益,吕布也不能不考虑周全。

故而在跟庞统仔细商量后,吕布在军中也新增了不少的军规。

其中最重要一条。

每日操练时,全军将士都必须先高呼:为大汉效死!为楚公效死!为稷子效死!

为大汉效死是树立国家凝聚力。

为楚公效死是区别刘协和刘标。

为稷子效死是让将士知道具体效死的人。

刘标的名讳不能轻易高呼,但稷子是可以想怎么高呼就怎么高呼。

楚国的将士,也少有不知道稷子是谁的。

在袁谭归降后,吕布一面整军,一面派人打探西面的颜良郭图和北面的沮授袁熙。

魏军三路兵马。

如今只击败了袁谭一路,尚有两路未击败。

相对于袁谭。

不论是沮授袁熙还是颜良郭图,都要更难应对。

毕竟。

袁谭是刘标的义兄,可以说之以情述之以理,晓以利害。

而剩下的。

就只能靠攻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