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碎云团在月光的照应下缓慢移动,内心寂静。
在顺风顺水意气风发的时候,白薇花钱如流水,不知节制,对周围人出手阔绰大方,送礼请客从不吝啬,往往拿家里的好东西出来招待客人。陪同丈夫应酬聚会,打扮精致一丝不苟,举止得体端庄,在外人看来是郎才女貌的一对。
白薇自知对他人没有过算计欺骗,以真心待人,不说伤害人的话,也不因对方经济条件不如她而看不起或者区别对待,时常对弱者捐赠物资,她在能力范围之内对周围人的都平等地友好。
结婚后一年,白薇奢侈生活马上快结束,丈夫的股票大跌,同时公司在裁员降薪,无力承担别墅每个月高额支出,一切打回原形,需要从头开始。卖了房子还债,从三层别墅洋楼搬进破落居民楼。
人性的自私在此刻暴露,亲戚友好,亲切,体贴的作风全部消失,冷嘲热讽,落井下石全部投来,当时称兄道弟的朋友也没人愿意伸出援手。
她对木屿说:“时常质疑好人真的有好报吗,我从未做过什么大奸大恶的事,反而时常以礼相待,真诚待人。我心知肚明,亲朋是因为我家有钱才刻意接近讨好,在我面前可怜诉苦,但是我从未拆穿,反而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希望对方能够好过一些。可如今,我家已经败落,他们见没有不劳而获的好处就立马换了一副嘴脸,甚至以他人之苦为乐。我从未有过高高在上的姿态,他们却认为,我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接济。”
“善良需要智慧。你帮助别人是否也是在满足自己的安心,是否以他人的背景,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个人素质,设身处地地考虑过方法,对他人好有很多的方式。菩萨来到世间显现种种相解救世人。由一个富人给穷人讲苦难,是不是没有一个同样身处贫困的人更易被接受。”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若没有支点,或者把支点等同于背负几十年贷款的房子,等同于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伴侣,那么无常将会将人激得粉碎。
只有归于精神,升级心识,才会对生命的整体架构产生影响。否则只是机械地循环,周而复始,如同植物响应四季,生生死死,传宗接代。
修远是一名在家居士,跟随师父学习修行,同时对道教也有研究。很多对无形力量有兴趣的人,并不拘泥于某一形式,某种派别。他不吃猪肉,不吃葱蒜,周期性食素,跟在师父身边举办法会,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木屿说:“当我不断地重复见证一朵花含苞,盛开到凋谢的过程,让我承认老去死亡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很多人对本该发生的事情习惯性拒绝,无视。如果我们知道人是会死的,为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虚掷光阴,消遣是一件极为浪费的事情,仿佛嫌弃时间太多。”
“人们认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事不惧怕果报。学习智慧让我们不被世间的表象所迷惑,走在这条路上并不孤单,从前有很多智者已经走出一条条宽敞明亮的路,未来也会有人继续实践探索。”
木屿说:“通过阅读学习希望找到人生的支点,找到自身在世间所处的位置,我来到世间有什么意义,这一生能否做出利益自己同时利益他人的成就。如果只是为了能够衣食无忧得活到老死,那失去了身为人的意义,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有灵性,有思维能力。所以佛言,人身珍贵,不易获得。”
修远说:“是这样,人身珍贵,人的精力有限,不能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精神的消耗匮乏更加凸显,人的能量变低,自己都无法供给,更别提赋予他人。各种宗教哲学通向的核心真理是唯一,真理具有唯一性,而通向它的道路有千万条,殊途同归。
年轻的时候时间足够,精力旺盛,体力充沛,面临的选择很多,如同一棵树的分叉,不管选择哪个末梢开始走,付出时间精力,朝向真理的根一心一意地走,最终都会抵达。但是如果三心二意,不能专心,没有信念,没有对真理持有的信心,面对各种诱惑,就生出对脚下之路的犹疑,放慢脚步,或者倒退,将永远无法靠近。
那么为人生找到一个支点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为何而活,而不仅在于一呼一吸,一日三餐,然而内心迷茫,驻足徘徊,什么也不做是不会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