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真的很感谢你能给我讲这些。”
\不客气,你怎么知道这些不是为了博取你同情,刻意放出来给你听的话呢?”
“没关系啊,反正我就只有这些钱,以后我还可以攒钱接着找你玩。”
李神谕觉得没什么啊。
她获得快乐,江流得到钱,大家各取所需嘛。
但江流叹了口气。
他说:“你这种人的钱我不好赚。”
“我这么轻松的钱还不好赚!”
“因为居酒屋令人上瘾的机制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内疚,是广义上的内疚。
居酒屋里最常见的就是冲动消费、隐私消费,这也会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在走出居酒屋后会后悔。
偏偏这份后悔和内疚才是上瘾的核心。
因为人完成一件事的最基本的逻辑,就是产生想法到行动再到正向反馈。
可这部分正向反馈在被内疚所替换以后,就导致你做出了很多行为却没有使空虚得到填充。
你的行为没有换来正向的结果,可你却已经付出了大量的成本。
同样在外界视角里,居酒屋这种男女关系模糊的地方注定会被贴上负面标签。
从你走进来的一刻,你内心里就自然而然伴随着内疚。
这和你本人有多没脸没皮毫无关系。
这是社会所赋予的广义性内疚。
就像你已经是个拥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且十分享受在夜店畅玩的快乐。
可你仍然会清楚的意识到夜店不是什么好地方。
这和去饭馆吃饭是完全不同的逻辑,饭馆里你吃饱了以后就不会想着动筷子。
因为你得到了满足。
而这部分永远得到填补的你,会被居酒屋牛郎们给钓住。
因为男女关系里最令人上头的部分是“不确定性的奖励。”
当你走进居酒屋消费的时候,你不知道花出这笔钱、办了这场卡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
模糊的才是最迷人的,最迷人的也是最危险的。
所以居酒屋本身是个自带魔咒的地方。
客户们因为空虚来到这里,居酒屋相处过程的不确定性奖励让你上头并沉浸其中。
可当你走出居酒屋以后发现,原本那份空虚根本无法得到填补。
于是你会再次来到居酒屋。
这对于任何客户而言都是个死循环。
可对于居酒屋来说,这就是赚钱的秘诀。”
李神谕觉得江流真的很尽职尽责。
搞得像李神谕马上就要开个居酒屋一样。
可李神谕不可能开居酒屋。
所以江流说这些是在干什么?
”江流,你在对我满足你的表达欲望吗?“
“你要求的服务内容不就是讲我的心里话吗?”
“你就是在向我倾诉!”
李神谕笑容满面的说着。
她觉得自己成功了!
这六万块钱花的真值!
你看看,江流此时此刻在他眼中的形象已经变成了一个
一个经验并不丰富,以至于对客户产生感情后产生内心挣扎的牛郎。
“江流,我其实非常理解你的心态,你的职业精神和你的感性在打架对不对?”
“可能是,我也不知道。”
江流轻轻叹了口气,也没有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
单纯的靠在墙角目视远方不说话。
街边来往的行人、头上醒目又刺眼的工商银行红色招牌、男人笔挺的身形和迷离的眼神。
破碎感拉满了。
在如今的社会风气里,男人的软弱越等于犯天条。
所以这种不表现出来,却又恰到好处的脆弱刚刚好。
一个天才牛郎因为动了感情而挣扎。
这人设放在日剧里准成大爆款。
他一边吐槽着居酒屋恶性的上瘾赚钱机制,一边目光里充满着感情与理性的碰撞。
如果过度解读的话,甚至还能解读出物欲横流社会里小人物的反抗,又或是纸醉金迷中难得的真挚。
总之无论怎么解读,都能解读出一个富有故事性的人设出来。
这样的人设,你可能不喜欢。
但市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