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的樱花开了。春花抱着厚厚的教材穿过校园,粉白的花瓣飘落在她肩头。重返校园已经一个月,冬雪消融后的加州阳光明媚得刺眼,就像她此刻复杂的心情。
"Lu!这边!"史密斯教授在农业经济学院门口挥手,"你的提案通过了!"
会议室里,十几位教授和投资人正在传阅一份文件——《中国乡村振兴实践与国际合作计划》。首页赫然印着幸福村的照片和春花的名字。
"各位对'幸福模式'很感兴趣。"史密斯教授兴奋地说,"特别是光伏农业与生态旅游的结合。"
春花深吸一口气,点击了投影仪遥控器。屏幕上出现产业园的实时画面——韩东来正在给参观者讲解,身后是长高了不少的小刚和江阳。两个孩子对着镜头拼命挥手,引得在场教授们会心一笑。
"根据我们的测算..."春花切换成流利的英语,展示着各项数据,"这种模式可在三年内使农户收入翻番..."
演示结束后,系主任亲自过来握手:"Ms. Lu,考虑过博士项目吗?全额奖学金。"
春花婉拒的话刚到嘴边,手机震动起来。是韩东来的短信:"省里批准了流域推广项目,周叔推荐你当技术总监!"
樱花树下,春花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风吹落的花瓣粘在屏幕上,像一个个小小的选择。
傍晚的视频通话,江阳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孩子举着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韩东来的脸偶尔出现在镜头角落,比上次见面时多了几分疲惫。
"推广项目怎么回事?"春花趁江阳去喝水的间隙问。
"周叔退休前最后一项安排。"韩东来调整了下镜头,露出桌上厚厚的规划书,"覆盖六个县,投资两个亿。"
"你答应了?"
"我在等你回来商量。"韩东来的声音很轻,"春花,这是你的事业,也是我们的..."
江阳的小脸突然挤进镜头:"姑姑!爸爸说我们要住大房子了!"
通话结束后,春花望着窗外的樱花发呆。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着伯克利博士项目的申请页面。桌上摆着两封信——一封是省农业厅的正式邀请函,另一封是江凤寄来的,里面装着帕罗奥图一所优质小学的入学资料。
手机亮起,是江凤的信息:"考虑得如何?"
春花走到窗前。远处的金门大桥在暮色中亮起灯火,像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金色道路。而她心底的那座桥,却始终连接着大洋彼岸的那个小村庄。
幸福村这边,韩东来正在产业园加班。流域项目的规划书已经修改了七稿,周厅长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
"别太拼了。"富贵提着宵夜进来,"春花不是快回来了吗?"
韩东来揉了揉酸痛的肩膀:"下周还有个国际考察团..."
"得,又是洋人。"富贵摆好碗筷,"自打春花留洋,咱这儿快成联合国了。"
正说着,小刚和江阳跑进来,一人抱住韩东来一条腿。自从视频里听说"大房子",两个孩子就天天缠着他问东问西。
"爸爸,新家有花园吗?"小刚仰着脸问。
"有游泳池吗?"江阳用英文插嘴,最近她的中文退步了不少。
韩东来把两个孩子抱到腿上:"新家在省城,离幼儿园很远..."
"不去省城!"小刚突然大喊,"我们要等姑姑回来!"
江阳也跟着哭起来。韩东来手忙脚乱地哄着,心里某个地方隐隐作痛。产业园的灯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三人身上,在墙上投下一个紧密相连的影子。
第二天一早,韩东来被电话铃声惊醒。是周厅长,声音异常兴奋:"东来,好消息!国务院调研组要来看你们的'幸福模式'!"
韩东来瞬间清醒:"什么时候?"
"下周三。"周厅长顿了顿,"春花能回来吗?"
视频那头,春花正在伯克利的实验室做水质分析。听到消息,她手里的试管差点掉在地上:"国务院?"
"周叔说可能是为全国推广做准备。"韩东来调整手机角度,给她看正在扩建的产业园,"你那边...能请假吗?"
春花没有立即回答。镜头扫过她身后的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图表。一个金发男生正凑过来请教问题,亲昵地拍了拍她的肩。
"我尽量。"春花最终说,"但期中考试..."
挂断电话,韩东来在新建的观光塔上站了很久。远处的幸福河蜿蜒如带,沿岸六个村的土地都将纳入流域项目。这本该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此刻却感觉缺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调研组的到来比预期更隆重。不仅来了八部委的官员,还带了央视和新华社的记者。韩东来作为临时负责人,带着考察团走遍产业园每个角落。
"光伏发电自给率多少?"
"农民入股比例如何?"
"技术推广遇到哪些困难?"
问题如连珠炮般抛来。韩东来对答如流,却在每个转折点不自觉地看向入口——春花答应会赶回来的。
参观结束时,央视记者突然问:"韩总,'幸福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韩东来望着台下期待的面孔,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人。"他声音有些哑,"是那些愿意扎根土地、敢于创新的人。"
掌声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匆匆走进会场——春花!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风尘仆仆却神采奕奕。记者们敏锐地注意到这位"伯克利高材生",长枪短炮立刻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