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5章 案中案(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江都县大堂之上,一名年约二十出头的书生跪倒在地,泪流满面。他身穿素白直裰,头戴方巾,面容憔悴,双眼红肿。

\下跪何人?有何冤情?\施世伦一拍惊堂木,沉声问道。

\回禀大人,学生胡文焕,家住城东胡家巷。昨夜家中遭劫,父母双亲惨遭杀害,头颅...头颅不翼而飞啊!\说罢,胡秀才以头抢地,痛哭失声。

堂下衙役闻言无不色变。施世伦眉头紧锁,这江都县果然不太平,自己刚上任就遇到如此恶性案件。

\胡秀才节哀。本官即刻前往勘验现场。施忠,备马!\

胡家宅院位于城东僻静处,三进院落,青砖黛瓦,显是书香门第。此时宅门大开,院内一片混乱。几名邻居站在门外,神色惊恐地张望。

施世伦下马,命衙役封锁现场,只带施忠与仵作进入。正厅内,两具无头尸体并排躺在血泊中,脖颈处切口整齐,显是利刃所为。地上血迹已呈暗红色,墙上、家具上溅满血点,场面触目惊心。

\死亡时间约在昨夜子时前后。\仵作查验后禀报,\凶手下刀极为精准,一刀断头,应是习武之人所为。\

施世伦环视四周,发现厅内摆设基本完好,并无激烈搏斗痕迹,只有一张茶几翻倒,茶具碎了一地。

\胡秀才,令尊令堂可与人结怨?\施世伦问道。

胡秀才抹泪道:\家父胡翰林曾任国子监司业,致仕后回乡着书立说,与人为善,从不与人争执。家母更是吃斋念佛,乐善好施,怎会与人结怨?\

\家中可曾丢失财物?\

胡秀才环顾四周,迟疑道:\似乎...并未丢失贵重物品。学生检查过,银钱、字画、古董俱在。\

不为财,莫非为仇?施世伦心中暗忖。他仔细检查尸体周围,在墙角发现一枚小小的玉佛坠子,捡起细看,坠子背面刻着\观音\二字。

\这是令堂之物?\

胡秀才摇头:\家母信佛,但从不佩戴饰物。\

施世伦将玉坠收好,又问道:\昨夜你可在家中?\

\学生前日应友人邀约,去城外金山寺参加诗会,昨夜宿在寺中,今早才归,谁知...\胡秀才又哽咽起来。

施世伦安抚几句,继续勘查。在后院墙头,他发现几处新鲜的踩踏痕迹,墙外泥地上有杂乱的脚印,其中一双特别深,似是背负重物所致。

\施忠,你看这脚印。\

施忠蹲下身,用手指丈量:\大人,这脚印长近一尺,宽四寸,应是魁梧男子所留。步距较大,走路带风,必是练家子。\

施世伦点头:\凶手至少两人,一人魁梧,另一人稍轻。他们翻墙而入,杀人后携头颅翻墙而走。\

回到县衙,施世伦立即召集三班衙役,命他们查访城中近日有无可疑人物出入,特别留意身材魁梧的外来人。

傍晚时分,施忠匆匆来报:\大人,有线索了!城南观音寺近日来了个挂单和尚,法号九黄,身材高大,武艺不凡,常在夜间外出。寺中僧人说,他前日出门,至今未归。\

\观音寺...\施世伦想起那枚玉佛坠,\可还查到什么?\

\观音寺附近有座观音庵,庵中住持七珠尼姑据说貌美如花,与九黄和尚过从甚密,常有香客见他们同进同出。\

僧侣私通?施世伦眼中精光一闪:\明日一早,我们去拜访这观音寺与观音庵。\

次日清晨,施世伦换上便服,带着施忠先来到观音寺。寺中香烟缭绕,钟声悠扬,看似一派祥和。住持圆通和尚听闻知县到访,慌忙出迎。

\阿弥陀佛,不知施大人光临寒寺,有失远迎。\

施世伦摆手:\本官初到江都,特来上香祈福。听闻贵寺有位九黄法师,佛法高深,不知可否一见?\

圆通和尚面色微变:\九黄师弟前日出门云游,至今未归。大人若要听经,贫僧可代为讲解。\

施世伦注意到住持神色有异,便道:\那就有劳住持了。对了,这枚玉坠可是贵妃之物?\他掏出那枚玉佛坠。

圆通接过一看,摇头道:\非也。这玉坠形制小巧,倒像是...像是观音庵七珠师太之物。她有一串类似的佛珠。\

离开观音寺,施世伦直奔观音庵。庵门紧闭,敲了许久才有一小尼姑开门。听说知县来访,七珠尼姑不得不出面相见。

这七珠尼姑约莫三十岁年纪,虽着缁衣,却掩不住婀娜身段。她面容姣好,眉目含情,哪里有出家人的清净模样?

\贫尼参见施大人。\七珠合十行礼,声音柔媚。

施世伦出示玉坠:\师太可认得此物?\

七珠一见玉坠,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镇定道:\确是贫尼之物,不知何时遗失了。\

\师太与观音寺九黄法师相熟?\施世伦单刀直入。

七珠脸色顿变:\大人何出此言?贫尼是出家人,怎会与和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