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梅雨季节总是缠绵悱恻,细雨如丝,将整个苏州城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施公站在府衙的书房里,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账册,眉头紧锁。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清脆悦耳,却无法缓解他心中的焦虑。
\大人,朱光祖求见。\门外传来衙役的通报声。
施公眼睛一亮,连忙道:\快请!\
门帘掀起,一位身着灰布长衫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腰间挂着一把紫檀木算盘,算珠油光发亮,显然经常使用。此人正是苏州城中有名的算学高手朱光祖。
\朱先生,你可算来了!\施公如见救星,连忙将账册递了过去,\这账本上的数字排列奇特,我怀疑是用'九归口诀'加密的,还请先生帮忙破译。\
朱光祖接过账册,指尖轻轻抚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确实是'九归'加密法,而且手法相当老道。大人从何处得来此物?\
施公叹了口气:\这是从殷龙堡主府上搜出的账本。近来江南水患,朝廷拨下的赈灾银两却屡屡失窃,我怀疑与殷龙有关。只是这账本上的数字如同天书,若无先生相助,恐怕难以查明真相。\
朱光祖点点头,正要说话,忽听门外传来一阵喧哗。一个洪亮的声音穿透雨幕传来:\朱光祖!听说你算盘功夫了得,黄天霸特来领教!\
话音未落,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已大步踏入书房。他浓眉大眼,腰间同样挂着一把乌木算盘,气势汹汹地盯着朱光祖。
施公皱眉道:\黄捕头,你这是做什么?\
黄天霸抱拳道:\大人恕罪。属下听闻朱先生算盘功夫独步江南,特来讨教。若他胜我,我愿协助破案;若我胜他,这破译账本的功劳就归我了!\
朱光祖闻言微微一笑:\黄捕头好大的口气。不知要比试什么?\
\自然是心算!\黄天霸拍了拍腰间的算盘,\咱们各出一题,谁先算出正确答案谁胜。输的人...\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要吞下一颗算珠!\
施公闻言大惊:\这如何使得!算珠吞下岂不伤身?\
朱光祖却摆摆手:\无妨。黄捕头既然划下道来,朱某奉陪便是。\他从腰间解下算盘,轻轻一抖,算珠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请出题。\
黄天霸咧嘴一笑:\好!听好了——今有粮仓三座,甲仓存米四百五十六石,乙仓存米比甲仓多一百二十三石,丙仓存米是甲乙两仓之和的两倍。三仓共有米多少石?\
题目一出,朱光祖和黄天霸同时拨动算盘。室内顿时响起密集的算珠碰撞声,如同骤雨打荷,连绵不绝。
朱光祖的手法轻盈灵动,五指翻飞间算珠如行云流水;黄天霸则力道沉稳,每一颗算珠都拨得铿锵有力。两人额头很快渗出细密的汗珠,全神贯注于计算之中。
\五千四百七十二石!\几乎是同时,两人喊出了答案。
黄天霸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不错嘛,朱先生。现在该你出题了。\
朱光祖略一思索,缓缓道:\今有绸缎庄一处,上月售出绸缎三百八十四匹,每匹价银六两五钱;丝线四十八斤,每斤价银十二两八钱;另有绣品六十四件,每件价银三两二钱。问上月总收入多少银两?\
题目比先前复杂许多,黄天霸眉头紧锁,手指在算盘上飞速移动。朱光祖却显得从容不迫,甚至闭上了眼睛,仅凭手指触感拨动算珠。
\三千八百六十四两!\朱光祖率先报出答案。
黄天霸慢了半拍,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他咬了咬牙:\再来一题定胜负!\
施公见两人较上了劲,正欲劝阻,忽听朱光祖道:\且慢。方才两题已见分晓,黄捕头莫非想赖账不成?\
黄天霸面红耳赤,猛地从算盘上摘下一颗算珠,仰头吞了下去。算珠顺着喉咙滑下,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强撑着不露痛苦之色。
\好!黄捕头果然守信。\朱光祖赞许地点点头,\不过比试尚未结束,咱们继续。\
黄天霸深吸一口气:\今有兵丁一千二百人,分作四队行军。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六十人,第三队是第一队的一半,第四队比第二队少四十五人。问各队人数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