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闻言眉头紧锁。
自从出发以来,陷阵营的弟兄们便没有休息过。
十多天的行进,再加上一夜的厮杀,如今已是疲惫不堪。
这些情况随行的司马懿不会不知道。
但他又为何提出再战?
想到这里,高顺忍不住询问道:
“你一路随行,弟兄们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的。”
“他们已经是疲惫不堪了。”
“眼下为何要提出再战之议?”
司马懿闻言,沉声解释道:
“此处向西乃是成固,是我等此行最重要的目标。”
“能否拿下成固关系到此次汉中之战的成败!”
“然而我军想要攻下成固,便只有快速进军发动突袭这一条路可选。”
“因为我军人少,等封锁不了消息。”
“洋县丢失的消息用不了多久便会被张鲁知晓。”
“张鲁得到消息,定然会加派人手到成固驻防,以防止我等西进。”
“到时候,我等要拿下成固可就难了。”
司马懿的话让高顺陷入沉思。
他知道,司马懿所说的情况一定会发生。
同时他熟读兵法,兵贵神速的道理他是懂的。
但陷阵营乃是重甲步兵,身披重甲作战,体力不支之时,战斗力还不如普通步卒。
想到这里,高顺的脸上满是纠结之色。
这时,高顺忽然想起出发前郑铮曾郑重交给他两个锦囊,言明危急或纠结之时可打开。
他的手在身上急切地摸索着,最终在怀中深处摸到了那两个锦囊。
高顺转头看向司马懿,神色复杂却又带着几分期待,开口道:
“仲达,这是尚书令给的锦囊,如今正是打开它的时候。”
司马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目光紧紧盯着高顺手中的锦囊。
高顺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锦囊,取出里面的纸条。
只见纸条上字迹工整,写着:
“陷阵营可扮为上庸等地五斗米教的教众。”
“以朝拜师君张鲁,进献新收供米为由进成固休整,待夜间出现夺城。”
高顺反复读着纸条上的内容,眉头皱的更紧了。
司马懿见状,回忆着在郑铮那里看到的情报,对高顺解释道:
“五斗米道本名天师道,由张鲁的祖父张道陵所创。”
“如今的张鲁乃是天师道的第三代天师,在教中被称为师君。”
“之所以又叫五斗米道,是因为入教需交五斗米。”
“那张鲁虽行大逆不道之事,但对教众宽仁,极其优待。”
“汉中百姓都以入五斗米道为荣。”
“而且在汉中境内,五斗米教的教众比其他人更容易被信任。”
言罢,司马懿在心中不由的感叹:
‘老师远在长安,却对汉中的一切了如指掌。’
‘甚至连高顺行军会遇到困难都预料到了。’
‘当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我要学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