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朱元璋对于自己这位长子朱标,可以说是相当满意的。朱标不仅为人宽厚仁慈,而且聪慧过人,处理政务也是井井有条。然而,唯有一点让朱元璋心中略有不满,那便是他总觉得朱标受朝中那帮迂腐儒生的影响太深,以至于有些想法和行为显得过于保守和僵化。
朱标依言站起身来,微微躬身向朱元璋问道:“父皇,不知您这般急切地召见儿臣前来,究竟所为何事啊?”
朱元璋凝视着朱标,关切地问道:“先别忙着问这些,标儿啊,你今日感觉身体如何?可有什么不适之处?”
朱标连忙回答道:“多谢父皇关怀,儿臣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近日操劳过度,稍感些许疲惫罢了。”
听到朱标的回答,朱元璋放心地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这段时日你可得好生调养身子。昨日咱不是说要想办法吗,如今咱已有主意啦!”
朱标听闻此言,不禁面露惊讶之色。说实话,对于昨日朱元璋所说的那些话,朱标当时并未太过放在心上,甚至连一丝期待都未曾抱有。
在他看来,当前面临的困境若想要得到妥善解决,除非重新设立中书省,但此事牵扯众多,绝非易事。因此,此刻突然听说朱元璋已有应对之法,着实令他感到意外。
朱标满脸惊愕地开口道:“父皇,难道您打算重新建立中书省吗?这可真是出乎儿臣的意料啊!”朱元璋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缓缓回应道:“哈哈,谁说朕要重建中书省啦?咱自然有更为精妙的法子应对当前局势。”
朱标一脸狐疑地紧盯着朱元璋,心中暗自思忖着,除了重建中书省这个传统的做法之外,究竟还能有何种良策呢?他苦思冥想许久,却始终未能想出个所以然来。
此时,朱元璋将目光投向朱标,看到儿子那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不禁轻笑出声。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今儿个朕外出时偶遇一人,此人与朕相谈甚欢,并向朕提及了一套全新的制度,依朕之见,这套制度定能妥善解决咱们当下所面临的难题!”
朱标听闻此言,顿时好奇心大起,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制度啊,父皇快快说来让儿臣听听!”朱元璋微微一笑,轻声吐出两个字——“内阁!”紧接着,朱元璋便开始详细地向朱标讲述起朱英向他阐述的内阁制度的具体内容,没有丝毫保留。
朱标聚精会神地聆听着,随着朱元璋讲解的深入,他原本平静如水的眼眸之中逐渐泛起了层层惊喜之色,到最后更是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叹之意。
待朱元璋话音落下,朱标已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连忙开口道:“父皇,此制度简直精妙绝伦啊!儿臣实在难以想象究竟是谁能够想出如此绝妙的主意来?
父皇您应当对此人重重有赏才对啊!倘若让此人入朝为官,以他这般惊世之才,定然能够大有作为,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