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年轻气盛的黄观,心中更是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暗自思忖着:以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如果真有要事需要宣告,找像刘三吾这样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臣商议倒是合情合理。可自己呢?不过是个初出茅庐、刚刚通过科举考试的新人罢了。如今就连吏部那边关于自己的具体职位都还尚未敲定,怎么可能会有资格参与如此重要的决策呢?即便真有什么事情,按理来说也轮不到对自己宣示啊!
然而,正当他们三人各自陷入沉思之际,朱元璋那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眼睛扫视了一圈眼前神色各异的众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神秘莫测的笑容,缓缓开口说道:“好了,你们三个就不要再胡乱猜测了。朕不妨直接告诉你们吧,朕打算正式设立内阁来辅佐朝政,而你们三位,便是首批入选内阁的成员!”
朱标说完后三人大惊失色,他们瞪大双眼,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尽管对于\内阁\这个陌生的词汇闻所未闻,但\辅政\二字他们再熟悉不过了。要知道,那可是昔日宰相才能够承担的重要职责啊!此刻,三人的脑海里飞速闪过各种念头,猜测着这所谓的内阁究竟意味着什么。
刘三吾身为其中一员,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与不安,毅然挺身而出。他恭恭敬敬地朝着朱元璋行了一礼,然后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陛下,微臣斗胆想问,何为内阁?”言语之中透露出一丝敬畏之情。
朱元璋微微一笑,目光转向身旁的朱标,轻声说道:“标儿,你来给几位爱卿详细解释一下吧。”朱标连忙应道:“儿臣遵命!”随即转过身来,面对着三位大臣,清了清嗓子,开始有条不紊地将内阁的制度从头至尾讲述起来。
只见朱标侃侃而谈,从内阁的设立初衷、成员组成到具体职能等方面一一加以说明。他的言辞清晰明了,条理分明,让原本对内阁一无所知的三人逐渐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随着朱标的讲解不断深入,三人脸上的表情越发凝重,尤其是刘三吾这位历经风雨的老臣更是惊讶得合不拢嘴。
待朱标终于讲完,三人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他们呆呆地立在原地,仿佛被雷击中一般。刘三吾更是心中暗自思忖: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也算见多识广,却从未听闻过还有如此新奇独特的辅政方式!
许久之后,还是刘三吾率先回过神来,他恭敬地向朱元璋作揖道:“陛下,此内阁制度实乃前所未见之妙法。然老臣斗胆一问,这内阁之权若是太过重?”
朱元璋听后不禁仰头大笑起来,笑声响彻整个宫殿:“哈哈哈哈!咱自然是考虑得周全啊。内阁虽然拥有诸多职权,可以处理各种政务、提供建议等等,但那至关重要的决策权始终稳稳地掌握在朕的手中呐!”他边说边挥舞着手臂,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和威严。
一旁的方孝孺和黄观听闻此言,也连忙频频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皇帝的深谋远虑和对权力的把控能力。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朱标开口说道:“诸位大人请听我一言,内阁就好比是朕与父皇的智囊团一般,其职责仅仅只是负责出谋划策而已。至于最后的定夺嘛,则完全取决于父皇一人。而且,内阁成员的任免大权也是由父皇亲自掌控的哟。”他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在场的众人心头顿时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