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别站着了,今日早朝爱卿们随意,开始吧。”
话都说到了这里,皇子和朝臣们若是还不行动,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谢昀和谢曦首先站到了案桌两侧,光是扫了一眼,二人脑瓜子就开始嗡嗡作响了——这怎能数得清?!
大大小小的名字一个挨着一个,里面夹杂着指印,交叠的指印和名字让整个卷轴污浊不堪。
怎么数?
但是圣意已下,就算难办也要硬着头皮办啊。
官员们将案桌里三层外三圈的围住了,大家七嘴八舌商量着怎么才能清点出具体的人数。听着众人闹哄哄的声音,恒帝歪过身体轻笑一声:“诸位爱卿,你们看到万民所请了吗?”
官员们安静了下来,怎能看不清呢?
卷轴最边缘的位置写得清清楚楚,这封万民书,是冀州武遂城的百姓求圣上不要责罚端王而写的。
百姓们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摁上了自己的手印,他们甚至愿意为了端王夫妇承受雷霆之怒。
这是何等的深情厚谊?
相比之下,先前在朝堂上大肆弹劾端王夫妇的言官们,他们究竟是想要守卫道义,还是守卫背后的利益,只有自己知晓了。
谢曦眼神震颤地看着长长的万民书,眼神难掩羡慕和遗憾。
羡慕的是,原来那群泥泞中摸爬滚打的百姓,真的能写出如此震撼的请求。遗憾的是,这封万民书若是百姓为了自己而写,今日站在朝堂中的他,该有多荣幸,多骄傲。
想到这里,谢曦抬眼看了一眼案桌另一侧的谢昀,心中暗自庆幸。
幸好小六已经是藩王,这么棒的政治利器,也只能免除圣上对他的责罚。而这封万民书若是利用得当,却能让他打压老二的言官团队,让自己在朝堂中占上风。
想到这里,谢曦舒了一口气,扬声回答道:“启禀父皇,儿臣看到了。此书是冀州武遂城百姓恳求父皇不要责罚端王夫妇的请求书。”
恒帝满意地点点头:“对,就是这样。行了,既然看清了,就开始数吧,别忘了,卷轴背面也有名字。”
谢曦又看了一眼谢昀,只见谢昀低着头,神色有些阴郁。而平日里凑在谢昀身边上蹿下跳的言官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口,竟是一言都不敢发。
这不奇怪,万民书上名字越多,就证明弹劾端王夫妇的言官越是失察。
有谁愿意亲自数自己的失察罪证?
谢曦理解地笑了笑,老二他们的人马不愿意干的事,他愿意干啊!
而后谢曦招呼在场的诸位官员:“各位大人请听我指挥,我们用细线将万民书分隔成小块。每位大人领一块分别统计,而后再汇总起来,如何?”
此举果然得到了官员们的认可,当下不少官员恭维道:“三殿下高见!”
“对对,就照三殿下的法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