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想的是言多必失,可希姆莱却纠结于此事不放了。所以,对潜艇一事并不上心,甚至有些抗拒,这些陆维都看在眼里。抗拒嘛!正常!任谁被驳了面子,心情都会不爽,更别说他这种强势的家伙了。但事无绝对,还是那句话,利益才最是实在。便说道:
“放心!不会让你们吃亏的!这样,只要击沉一艘敌舰,我按吨位补给你们怎么样?”
说着就兑了三款战舰的图纸参数拿给他。
“这是……?”
希姆莱一眼就认出第一款正是英国刚刚服役不到一年的部落级驱逐舰。原以为陆维只是鬼扯,可图纸一出,他信了。实际上他信的不是陆维,而是陆维背后的组织——金芒!因为战舰不同于飞机、坦克,在它面前,这些都是“轻武器”。其设计、建造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部门,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底蕴的标准之一,所以才会有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这么一说。如果连实物他们都能轻易拿出来,那么金芒的整体实力恐怕不亚于当世任何一个大国。
此时希姆莱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因为不论陆维所言真实与否,这三张图纸的价值就已经足够了。而合作又是开放式的,也就意味着战绩决定合作的深度,反之亦然!如果陆维想着击败日本海军,就绝对不会拿这个开玩笑。
而他之所以心动,除去金芒的干系外,还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他是个权欲极重的人,虽受小胡子的信任一路上平步青云,位高权重,可也只是党内第四,上面还有戈林以及副元首赫斯。抛开赫斯不论,实际上他的真正对手只有戈林,两人已势如水火。尽管这一年多来凭借着对华事务的出色表现,希姆莱暂压戈林一头,但只要战争爆发,以戈林在军中的地位,希姆莱根本无法与之对抗。而这恰恰是希姆莱的弱点,或者说是痛处。
自打接管**部队和党卫队以来,为迎合小胡子加强法西斯武装力量的意志,防范国防军,希姆莱在国防军内部采取分化、吸收的方式插手国防军事务,引起中下级军官的极大反感。此外,党卫队的不断扩充也占据了太多国防军资源,这使得他与国防军的关系不佳。相较拥有独立军种—空军支持的戈林来说差得远。所以,希姆莱迫切希望获得军方的支持,而这种支持不是党卫队这种毫无底蕴的新兴势力,陆维的提议让他将目光瞄向海军。
存在感不佳,实力有限,可偏偏小胡子有个制霸海权的伟愿。因此,如今的德意志海军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可对于一个35年才争取到海军正常化的国家,海军最缺的就是时间。如果自己能够加速海军成军,势必会获得海军的友谊,那他在与戈林的博弈中,可就更有优势了。对了,还有陆维,他的关系也得搞好。虽然不知道作为代理人这么跳脱还能活多久,但从以往的合作来看,金芒对德意志似乎并不排斥。唯一的解释就是彼此的理念相近,或者更干脆一点,他们当下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某人还是某会?
这都不是重点,没人知道手扶眼眶的动作下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心思,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时此刻,他找到一个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了。说道:
“事关重大!我需要回国之后才能再做决定,不过之前那几点现在就可以答应你!”
这次会晤的成果已经超出预期,所以陆维并没有强求,而是礼貌的说了句:“悉听尊便!”这看似淡然的话却成了希姆莱收紧发条的钥匙……
悉听尊便?他难道一点也不着急吗?希姆莱暗道。
但是着急管用吗?如今战区海军要说底蕴也只有沈鸿烈的一干旧部,以及几十艘内河快艇,连最起码的军用舰船都够不上。要想重整旗鼓,走向蓝水,海军所欠缺的不仅是装备,更得是足够的发展空间。装备好办,就在被《美日太平洋协定》痛摆一道后,陆维就意识到一定要消除海防之患。所以,从那时开始陆维就在布这个局,在把德国拉下水之前,他就让威廉姆斯前往阿根廷收购圣路易斯造船厂了,还有巴西、智利、秘鲁的几家船厂也都参了股,作为离岸关系为系统出品提供掩护,不至于太过突兀。但要谋取发展空间?还得靠德国人的帮助。因为海军根基浅薄,就算拥有再多的舰船也难以抵挡日本海军,唯一的机会就是非对称发展。
海军的非对称发展战略一直是以弱克强的首选,理论成型于一战时期的德国,最为成功的例子便是无限制潜艇战。德军仅用了三百多艘潜艇(到一战结束尚有226艘在建),十万多吨的占比,就击沉了5000多艘各类舰船,总排水量达到1200多万吨,给协约国参战各国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面对强大的日本海军,陆维思前想后最终还是觉得复刻潜艇战略才是当下中国海军的唯一出路。没什么比快速形成战斗力更为重要了,而这取决于德国的态度。所以,急是没用的!可陆维越是淡定,希姆莱就越是疑惑,或者说是一种失落。
“他究竟有何依仗能够无视于我?”
“会不会是那个美国人?”
嘶~?
亏得法肯豪森提醒,否则他还真就忽略了威廉姆斯这个存在了。
“对!一定是他!来人!把这个威廉姆斯最近的情报都给我调出来!”
威廉姆斯可是陆维明面上唯一的接头人,很早就已经在他们的监控名单之中了,但这家伙身边有美国中情局的特工,所掌握的情报多少有点儿滞后。不过作为德意志情报机构的总负责人,他想要的东西就算没有,现编也得搞定,只不过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直到两个小时后又一则消息传来,立即引起希姆莱的注意。
“他去阿根廷收购圣路易斯造船厂干什么?”
希姆莱不解,但看过圣路易斯造船厂的资料后瞬间意识到这件事远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一个只有五千吨级以下运输船建造能力的造船厂,按理说对他们没有一点价值,可威廉姆斯为什么还要斥巨资盘下它呢?难道只是好心为了能让它起死回生?……噢!原来……!”
你当圣路易斯造船厂只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倒霉蛋儿?不!这家伙也曾辉煌过。作为德裔创办的船厂,秉承了德国人的严谨苛刻的作风,船舶质量上乘。一度成为阿根廷海军辅助舰船的主要制造商,甚至在南美军备竞赛(于1906年由巴西率先挑起,自此南美进入“无畏时代”,之后不甘示弱的阿根廷与智利也随即加入)的关键时期,圣路易斯造船厂拥有了承建主力驱逐舰的能力。也因此触动美英利益,被迅速阉割。之后在一战中虽凭借装甲散货船出色的生存能力和绝佳的改造性能而名噪一时,但战争一结束圣路易斯造船厂便又被打回原形。到目前为止已经沦落到只能造个船体的地步,买这么一个造船厂是不是很可笑?但如果将陆维要求的那三万吨级舾装船坞结合起来,意义可就非同一般了。并非是因为他们能从中获得多少舰船装备,而是能培养多少人才。那样一来,有无德国的帮助又有多少影响?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圣路易斯造船厂也只是一个幌子。因为既然陆维敢用击沉吨位作为酬谢,那就证明他一定有可靠的舰船来源,与德意志合作只是为了摆脱对金芒的某种依赖。这些他并不需要关心,他所需要注意的只是如何尽快的与海军拉上关系。所以,关于合作一事,宜早不宜迟。
心中打定主意,希姆莱于第二天一早就起程回国了。仍是突出一个“急”字,只用了三天时间就飞回柏林,并立即面见了小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