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3章 洛阳地下,皇帝的责任(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石门只是被轻轻的推开了一缝,李禹立马感觉到,空气中的氛围,变了。

扭曲、压抑、血腥……

就好像李禹第一次直面韩悝时,生命本能感到威胁开始拼命的发出预警。

不过门后存在带来的感觉,要比那时的韩悝,强烈了无数倍。

石门被推开了。

门后只是一个封闭的石室。

四周的墙壁上镶嵌着整齐的淡蓝色夜明珠,将石室照耀的比通道还要明亮上了几分。

石室的正中只有一口孤零零的古井,枯井上缠满了刻画着密密麻麻红色符文的白绸。

那股恐惧的源头,似乎便是来自古井的井底。

“这里的位置,是整座洛阳城的中心,也是皇宫的中心。”

“我们刚刚走过的地道,遍布了整座城市。”

没等李禹询问,汉灵帝终于主动开口解释了一句。

汉灵帝径直的走进了石室。

李禹犹豫了片刻,还是跟着走了进来。

随着距离古井越来越近,那股令人不适的感觉愈发的浓烈了起来。

李禹揣在怀中的金刚经,开始自发的散发出一股温暖的力量,渡进了李禹的体内。

“洛阳城下密道与石室,是在大汉立国的高祖时期便开始秘密修建的,一直到后元年间,才算全部完成。”

“这些密布整座城市的地道,最初只有大汉的历任君王才知晓它们的存在。”

“修筑这些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避灾躲难,而是以一城之力布建封印大阵,聚民众之气,镇压那井中之物!”

“大汉每任君王的最大责任,并非治理天下……而是维系这个封印大阵。”

汉灵帝目光复杂的望着石室中的古井,语气清冷的说道。

李禹暗暗一惊,虽然隐约看出了这地下密道的历史应该颇为久远,但也没想到都能追溯到汉高祖刘邦的年代了。

两汉存续了多少年来着?

从汉高祖刘邦到东汉末年,应该得有个三四百年了吧?

历经几代皇帝,开凿了整个洛阳城的地下密道,就为了设置封印。

这要是真的,那难道这井中封印的真是……

“自这城下秘阵建立完成之后,我大汉历任君王,或有昏庸者,或有无能者,却无一在这洛阳大阵上出过纰漏。”

“原本应是如此……直到我汉室本身出现了问题。”

“王莽篡汉?”李禹灵机一动,嘴里已经冒出了自己想到的那个特殊时期。

汉灵帝看了李禹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因为王莽那逆贼,不仅差点断送了大汉的皇朝,还损坏了作为远程调动洛阳大阵的关键媒介——传国玉玺。”

“他非我皇室正统,更不知洛阳之秘,这数百年的封印大阵,差点因他而毁!”

“若是那东西破阵而出,或许当时就……”

“后来,光武帝得了宗亲相助,知晓了部分的皇室之秘,才最终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但也因此,洛阳大阵开始受到了不小影响。”

“修复无果,光武帝最终决定迁都洛阳,重建皇宫,以自身天子龙气,辅以万民之气,将其镇压。”

“这封印大阵,遂安然至此。”

李禹不禁听得暗暗咋舌。

怎么汉灵帝正常的时候说起这些颠覆三观的事情,听起来好像还真像这么一回事了?

洛阳城地下的地道与石室,如今他已经亲眼所见了。

要说是避难之用,还真不像,也没必要修建的这么规模庞大。

李禹也能从那古井之上,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封印力量。

李禹依稀记得,自己以前刷历史趣闻的时候,似乎是有看到传国玉玺是因为王莽摔摔坏了一个角,好像是他家哪个女亲戚干得。

没想到这个世界,却是应在了这里。

至于刘秀迁都,按汉灵帝这说法……好像也说得通了啊!

“陛下,所以这井下,封印的便是秦始皇从天上请下来的‘仙人’?”

try{ggauto();} catch(ex){}

李禹微微探头,朝着古井里瞟了一眼,并没有看到什么疑似仙人的存在。

倒是透过夜明珠散发的微光,隐隐的看见了一团不断蠕动不明物体。

李禹忍不住的又往后面退了几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