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长安,天气热的让人烦躁。
尚书台内,人来人往的嘈杂声,让代替郑铮坐镇尚书台的法正更加烦躁。
自从郑铮率军南下,尚书台的所有事务便压在了身为尚书左丞的法正身上。
尚书台本就是大汉朝堂的政务中枢,军事、民政以及朝堂决策的执行,都需要尚书台进行处理和协调。
再加上如今天下大乱,尚书台不仅要完成日常的事务,更要参与到权力的博弈之中。
这就导致尚书台的事务成倍增长。
而作为眼下这将近四个月来,尚书台最高长官,法正便也成为整个大汉朝堂最忙碌的人。
虽然刘备没少往尚书台增加人手,但架不住事情多啊。
而且作为尚书台的临时主事,尚书台的事情基本上都要在法正的手上过一遍。
这就导致,这四个月里,法正基本上算是住在了尚书台,而且没睡过几个好觉。
他感觉再这么干下去,他一定会早逝的。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竹简,法正心里开始抱怨起来:
军师也真是的。
你出征就出征,把司马懿和杨修带走做甚?
他俩去能做什么?
还不如留下来帮我处理尚书台的事物。
就在法正在心里抱怨之时,刘备带着司马朗走了进来。
“孝直啊,我把伯达带来帮你了。”
法正听到刘备的声音,赶忙起身,对其拜道:
“见过主公。”
说着,将自己坐的主位让给了刘备。
刘备见原本年纪轻轻、仪表堂堂的法正,变得邋遢不堪。
于是,一边坐到主位上,语气诚恳的关切道:
“孝直啊,你这几个月过于劳累。”
“身子骨可还能吃得消?”
“如今,我把伯达带来助你,你也不要再像之前一样操劳了,快些去休息吧。”
“若是将你身子骨累坏了,见不到我等大业有成的那天,那你让我如何能高兴起来。”
刘备情真意切的话语,让法正甚是感动。
在这样的主公麾下做事,又怎能不让他效死。
于是,法正笑着对着刘备郑重拜道:
“谢主公关心,法某定然会陪着主公到完成大业的那天。”
刘备倍感欣慰,起身将法正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了肯定。
随后,刘备看着桌案上的竹简,询问道:
“可有益州的消息传来?”
法正摇了摇头,随后对其说道:
“最近的消息,还是代汉中太守阎圃传来的。”
“那也是已经有一个月之前的事了。”
“当时说的是,军师传令,让关将军率军南下。”
刘备闻言,眉头紧锁。
自从张飞带回郑铮带着典韦南下益州的消息,刘备就没停止担心过。
郑铮可是他刘备心中的宝贝疙瘩,对他一整个势力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刘备的心里很清楚,若不是郑铮为其出谋划策,他能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权倾朝野的太尉?
自己指不定在哪里流浪呢。
所以,对郑铮孤身入益州之事,他刘备是担心的要命。
万一郑铮折在益州了,他都没地方哭去。
为了此事,刘备还埋冤了张飞一番。
埋冤他和关羽没有阻止郑铮胡闹。
然而张飞直接将他反驳:
“军师要做的事,我跟二哥谁能拦的住?”
“就是大哥你亲自去,大概率也是被军师给劝回来。”
张飞的话让刘备哑口无言。
于是,他只能止不住的担心着。
好在,阎圃传来的消息,从侧面能印证郑铮在益州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