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21章 风雨(下)(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翻过消息纸后,师乐安又补充了一句:水位每上升一尺,都要及时汇报。

写完给水库官员的消息后,她又给卢肃传了消息,让卢肃派一队人马帮助官员疏散泄洪区的百姓。

一连传了好几道消息后,师乐安突然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以往看谢昭给部下传达命令,他是那么的气定神闲姿态从容,怎么轮到自己,却这么疲惫?

是因为她知晓写出去的每个消息都关系着百姓的生死?亦或是她知晓,一旦溃堤,身在涿郡的谢昭会身处险境?

见自家姑娘疲惫地叹气,小圆哑着嗓子心疼道:“姑娘,您吃点饼吧。从昨天落雨直到现在,你还没吃几口东西呢。”

师乐安对着小圆笑了笑:“我不饿,圆圆要是饿了就自己先吃,困了的话就去眯一觉。你不用等我,今夜我应当没办法睡了。”

小圆不假思索道:“姑娘不睡,我也不睡,我一点点都不困。”

过了一阵后,小圆有些失落道:“好奇怪啊姑娘,以往我也和你们一起赶过夜路,也遇到过需要疾行的时候,可是以前我觉得很安心。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师乐安不由得侧目看了看自己身侧,她身边有两尺多的空位,这里一直是谢昭的位置。小圆说得没错,不止是她心里空落落,第一次和谢昭分开行动的她,心里也有些空。

抬手摸了摸小圆的脑袋后,师乐安安慰道:“别多想,老卢他们很快就来接我们了。”

*

涿县城郊有两条大河,平日里,河水缓缓流淌,滋养着两岸的百姓。暴风雨下,河水不再温和,浑浊的水流咆哮着,向着东方滚滚而去。

河岸的堤坝上亮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和火把,那是值守的官员和百姓在巡视堤坝,一旦发现大坝有裂缝,就会有无数人扛着灌了沙子的麻袋堵上去。

瓢泼的雨水让大坝变得湿滑,洒在堤坝上的稻草麦秸等被泥水浸透,昏暗的火把下,随处可以看到打滑留下的印记。

李登擦了满脸的水,哑着嗓子对谢昭喊道:“王爷!!你休息一下!那边的窝棚里有热茶,你喝了暖暖身体!”

谢昭身上的蓑衣早已被雨水浸透,他干脆脱了蓑衣为自己减轻负担。被雨水打湿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确实让他在七月的天气中感受到了寒冷。

就在李登以为谢昭听了自己的话时,就见谢昭凝视着堤坝外的田野,眼神疑惑道:“李大人,那群人是怎么回事?你叫援军了吗?”

田野中出现了闪烁的各色灯笼,提着灯笼的人们有的提着竹篮,有的挑着担子。 漫长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正向着堤坝的方向走来。

李登同样眼神疑惑:“没接到消息,下官也不知道这群人从何而来。”

涿县的官员守军和城防都来了,但是因为各处的水位都很高,众人实在忙不过来。这群人到底是谁?

这时就听田埂上传来了呼声:“我们是小河村的百姓——给大人们送吃的来了!大人们吃点热乎的,我们帮忙顶一会儿——”

闻言谢昭惊疑不定地看向了李登:“小河村的百姓不是今早就该疏散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李登也懵了:“是啊,确实疏散了啊。下官亲自盯着,沿河的十几个村子,每一个都疏散了。我亲眼看着涿县的官员来接的他们。怎么回事?”

这时候,百姓们已经陆续走到了堤坝上,他们自发将手中的竹篮和担子放在了临时搭建的茅草棚下。李登一眼就认出了小河村的里正,今天下午,他还同里正说了几句话。

“袁里正,你不是和家里人去了涿县安置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袁里正身上穿着蓑衣,他身材矮小,面容被低垂的帽檐遮盖。谢昭看不清他的面容,却听见了他憨厚的回答:“嗐,女人和孩子们去了就行了。咱老爷们总得做点老爷们该做的事,自己的家自己不守着,让一群后生忙前忙后,传出去多丢人哪。”

“再说了,这桃水八十里河堤哪里有洞哪里有坑,我们知道得比你们清楚。李大人哪,你是好官儿,老袁我活了五十多岁,第一次看到发水时候,这么大的官儿守在了河堤上。就冲着你能来,咱小河村的老爷们都不能躲在后头当缩头乌龟。”

“那个,咱带了点吃的来,家里的女人烙的饼,蒸的馒头,甭管好不好吃,吃饱了再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